乐虎网站多少联系电话
乐虎网站多少
首页 > 产品中心 > 中细碎设备
年均治理建筑垃圾约8000万立方米
中细碎设备

年均治理建筑垃圾约8000万立方米

时间: 2025-05-07 04:01:50 |   作者: 中细碎设备

  装饰装修废弃物破碎产线上,智能分拣机器正在进行分级筛选。通过“多级破碎+多级3D筛分+多梯度精细化分选”组合的精细分选工艺,废弃物成功被分成木块、硬塑料、金属等不同的细分,再进入循环产线里面去。这是广州市推动建筑垃圾全过程处置规范化发展的一个生动切面。

  作为非流动人口超过18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城市建设快速地发展、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成为城市蒸蒸日上的象征,但也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如何科学处置、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广州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此,广州市城管部门积极探索,针对装修垃圾、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5类建筑垃圾,紧盯收运、处置、监管环节,推动建筑垃圾全过程处置规范化发展。年均治理建筑垃圾约8000万立方米,‌接近6个西湖(西湖体积约为1400万立方米)体积,打造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的“广州模式”。

  “原来不知道这些装修垃圾要如何正确地处理,现在在‘穗云智慧城管’小程序一键下单,就能轻轻松松实现装修垃圾上门清运处置。”家住白云区新市街道的黄先生告诉笔者,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很方便、很清楚。不一会儿,专业的清运公司就会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让装修垃圾处理像线上打车那样方便快捷。

  而在收运端,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驾驶员收到微信通知后,点开“穗联管”小程序确认接单,按照电子联单开单信息和备案运输路线运输某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

  在贮存环节,广州在确保每条街(镇)至少设置1处装修垃圾临时收集点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进建设具有装修垃圾、生活垃圾、低值回收物综合收集功能的资源收集中心,目前全市共设置装修垃圾临时收集点300余处。

  清运环节则逐步规范清运市场,督促专业化运输企业使用专用密闭车型。同时,引入低碳低噪的新能源运输车辆,引导运输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目前约有纯电新能源车156台、氢能源车105台投入运营。

  而在处置环节,大范围的应用装修垃圾处理再生利用模式,避免装修垃圾倾倒侵占土地、污染环境。

  全链条的顺畅推进,离不开每个节点的闭环监管。广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从收运环节开始,即通过电子联单监管。工作人员只要点击广州市建筑垃圾治理数字化监管平台中实时滚动更新的电子联单信息,即可查看该工地产生、运输、处置建筑垃圾以及过程流转信息详情,还可查看车辆的运输轨迹。

  通过电子联单监管,全面掌握建筑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实现“两点一线”全过程闭环监管,是广州创新建筑垃圾监管措施的一大亮点。

  这样的创新举措,也成功破解了建筑垃圾管理点多线长面广、数据不清、底数不明的难题。

  据悉,广州推行电子联单管理后,每一条电子联单由建筑垃圾产生工地发起,系统记录该联单的发起时间地点,处置端签收后同步记录该联单的签收时间地点,依托车载定位自动生成一条运输轨迹,从而形成两点一线的管理闭环。

  按照“一车一联单”原则,通过广州市建筑垃圾治理数字化监管平台汇聚每一台运输车辆“两点一线”全过程清运信息,有关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全市建筑垃圾产生源头、运送过程、末端处置等情况,让政府监管做到可视、可查、可控,实际做到底数清、去向明,有效破解监管难题。自去年10月平台运行以来,电子联单产生量大幅增多,产生工地建筑垃圾处置证率显著提升。

  走进广州城市资源绿色路材研究制造中心,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架设着大量机械设备,正通过“多级破碎、多级分拣、多级筛分”工艺对输送至此的建筑垃圾做处理。而在生产车间外的“变废为宝”展示区,陈列着各种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产品。据统计,该中心每年可处置建筑垃圾60万立方米,生产用于道路建设的再生水稳料50万立方米。

  这正是广州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践缩影。为实现建筑垃圾精细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广州城管印发实施《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依托全市六大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投产7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

  通过循环经济产业园协同处置可燃物,焚烧发电解决余料出路问题。同时,广州鼓励引导国内具备先进处理工艺技术的企业热情参加终端处理,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资源化利用项目73个,其中更不乏利用AI技术实现分拣的实践。这一些企业通过对建废进行组合式处理,达到提高分拣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减少二次污染的效果,有效促进建筑废弃物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

  为进一步扩展处置渠道,广州还结合建设工程场地平整回填和各类废弃石矿坑生态修复,建成7个大型处置场、500余个回填场所,有效满足建筑垃圾处置需求。同时积极地推进跨区域平衡处置,与佛山、肇庆、清远、江门、东莞联合印发协作机制,探索可复制推广的跨市合作机制。

  据统计,广州每年约800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中,多数为工程渣土,主要是通过工程回填、场外调剂平衡利用、跨市跨区域水运中转利用,协同解决出路难题。另有部分为含沙量较大的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和相关拆除垃圾、装修垃圾等,全部进行资源化利用。余下少数无法利用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处置场或矿坑修复兜底处置。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建筑垃圾有处可去、去处可查、安全可控。

  在城市上空,被植入巡航路线的无人机正按照既定航线自动巡航。得益于AI算法的应用,这些智能“巡查员”能自动识别抓拍偷倒建筑垃圾、车辆无证运输等问题,并回传有关信息,后台工作人员审核后立即交办镇街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双方配合默契,流程顺畅,大幅度的提高了城管部门监管建筑垃圾非法偷倒等问题的工作效率。

  监管部门持续完善监管手段,实施天网地网“两网协同”,即通过天上遥感卫星、无人机,地面巡逻车、视频卡口对全市范围进行全覆盖监管。目前数字化监管平台共接入3000余路交通视频卡口、车辆北斗定位、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日均处理超1000条动态信息,大幅延伸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高度和广度。

  充分应用“技防”的同时,“人防”也并未缺席。广州对接佛山、肇庆、清远、东莞、珠海、中山、江门共7个周边地市,搭建多层级执法协作机制,及时移交线索证据,破除异地执法调查难、取证难、执行难等瓶颈问题。高频次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市区组建“6人3车”机动执法小组(城管、交警、交通3部门出动6个执法人员、3辆执法车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闭环执法。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广州以科技之笔描绘城市治理新图景。通过“天网地网”的智慧联动、多源数据的深层次地融合、跨域执法的机制创新,这座千年商都正将建筑垃圾监管的难点转化为城市治理的亮点,为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广州样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知识

版权所有:乐虎官网首页_乐虎唯一官方入口